博客

发现我们最新的想法、见解和更新

September 01, 2025

协作 AI:与智能助理共创您的工作流程

工作的新前沿 我还记得曾经天真地以为一份待办事项清单就足够让我保持进度。我会写下任务,对它们进行优先排序,然后划掉已完成的项目。但同时应对十几个项目、日历邀请以及临时变更,让我明白人脑是有局限的。这时,协作型 AI 大显身手。它不是人与机器的对抗,而是人与机器的结合,共同打造能够实时适应的工作流程。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

August 27, 2025

从待办到Ta-Da:为神经多样性大脑的进步喝彩

弥合“已完成”与“足够完成”之间的差距 以前,我盯着我的待办清单,看着一个个任务被勾掉,却常常感到平淡无奇。作为一个有多动症(ADHD)倾向的人,我知道这场斗争不只关乎我。许多神经多样性的大脑会体验到,“已完成”与“足够完成”之间存在一个让人失去动力的灰色地带。你打了勾,但那微弱的多巴胺快感几乎让人忘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

August 22, 2025

仪式胜于惯例:赋予工作启动意义的心理学

为什么仪式比惯例更重要 我曾经滚下床,抓起手机就直接查看邮件。我的早晨总是一片混乱,大脑在我还没走到书桌前就陷入了决策过载。后来我偶然发现了一个简单的真理:仪式不同于惯例。一杯咖啡仅仅是晨间饮品,直到你将其转化为神圣的暂停;五分钟的写日记,不再是潦草几笔,而是向大脑发出的专注信号。 仪式创造了情境。它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

August 17, 2025

消除决策疲劳:利用 AI 驱动的默认设置简化选择

为什么到中午时选择变得不可能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。到了下午两点,我感觉自己的大脑就像过度煮烂的意大利面。浏览任务清单时,每一项任务看起来都同等重要、同等令人疲惫。我的精力被耗尽,连选择下一个任务都变得不可能。 这种精神疲劳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:决策疲劳。自我消耗(ego depletion)的研究表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

August 12, 2025

呼吸、说话、行动:以声音为锚的微型正念

我曾经以为正念需要在垫子上连续二十分钟的专注时间。现实生活很少提供这样的奢侈——日历提醒不断叠加,邮件线索蔓延,且我的大脑在当前任务还没完成时就跳向下一个截止日期。随着时间推移,我发现了一个更温和的真理:正念可以融入缝隙中。一个三秒的呼吸和对自己低声的提醒就能重新集中注意力,而不会让一天的进程脱轨。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

August 07, 2025

昼夜节律生产力:让任务与大脑的自然节奏同步

调谐你的生物钟 我曾经用咖啡因和纯粹的意志力来熬过漫长的下午,一度坚信生产力只取决于自律。直到我发现自己的能量高峰和低谷,一切才发生了变化。我们的大脑会以可预测的模式波动,这就是所谓的昼夜节律。当我们在大脑的活跃期安排高强度任务时,更容易进入专注状态,创造力也能自然而然地涌现。 本文将指导你识别自己的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

August 02, 2025

即时心流:在碎片化工作日中黑客式管理注意力

为什么注意力感觉像流沙 我曾以为进入心流需要一大段不受打扰的时间。实际上,我的日程更像是一块由碎片化会议、跑腿购物、快速头脑风暴和家庭沟通拼凑而成的拼被。到中午时分,我就会感到心神散乱、精神疲惫,甚至觉得创造力是一种我负担不起的奢侈品。 如果这听起来很熟悉,你并不孤单。现代工作生活依赖频繁的上下文切换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

July 28, 2025

微习惯架构:借助助推科学打造持久习惯

为什么小步骤能带来大胜利 我曾经认为,真正的改变需要盛大的举措和大量的日常投入。每周开始的时候,我总是决心每天冥想一小时、写一千字,或在黎明时分去健身房。但到了周三,内疚与倦怠便涌上心头,我就会放弃一切。如果你也经历过这样的挣扎,你并不孤单。在生活繁忙、各种优先事项争先恐后的情况下,要实现重大的行为改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

July 23, 2025

数字净化:为可持续专注制定通知“饮食”

面对通知洪流 我仍然记得那一刻——我意识到自己几乎被通知淹没。手机每隔几分钟就会震动,弹出横幅、角标和提示音,不断向我索要注意力。一天结束时,我的大脑浑浊不堪,任务清单却几乎毫无进展。如果你也曾疯狂地划掉各种提醒,只为了赢得一次深入工作的机会,你并不孤单。 通知本应让我们保持信息通畅和连接状态,却变成...

阅读更多 1分钟阅读